鸣凤山团建活动_远安鸣凤山景区介绍

时间:2022-10-17 10:17:07 团建景区

  鸣凤山景区是国家AAAA级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北省远安县城西3.5公里处,是目前县域首要开发景区。其始建于南北朝梁武帝时期,距今1500多年历史,并与武当山全真派一脉相传,自古就有“武当远、鸣凤险”的说法。鸣凤山属荆山山脉,三面环水,一峰独秀,海拔高度408米,相对高度288米,是以丹霞山水风光为背景,以神秘道教文化为内涵,集宗教朝觐、丹霞山水观光、穴居度假休闲为一体的道教风景名胜区,是湖北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长江三峡国际旅游目的地的支撑性品牌景区。

  

  相传真武大帝先前曾修行于此,后得道升仙,乘鸾凤巡游下界,访临荆山,鸾凤见此处山丹水艳,也兴奋不已,遂落于山巅,引项高歌“仙山在此”,凤临祥瑞,鸣凤山由此得名,也声名远播,为荆楚大地的灵山、福山,黎民百姓求子得子、求福增福、求财生财、祛病消灾,因而香客信众遍布大江南北。

  

  对比武当山势之雄奇,皇室赐封之尊贵,鸣凤山堪称渺小,然而它却以山丹水艳灵异隽秀著称于世。自大观始建之日起,香火即盛,斗转星移,朝代更替,战乱频仍,历史上数次焚毁,数次重修,皆为道教信徒及民间香客捐建,鸣凤山香火却久盛不衰。鼎盛时期,山顶观内道人分东西两宫,山脚绕山尽是香客房,人声鼎沸,香烟缭绕,钟鼓声不绝于耳,农历九月初九开山,次年三月三日关山,信徒遍布大江南北,江汉平原尤其虔诚,奉为祖庙。大观铜瓦覆顶,金碧辉煌,每块瓦上都刻有人名地名,均为善男信女所献。

  

  鸣凤山之灵秀,引来历代的达官贵人与骚人墨客造访不断,翻开古县志,每任州官县官都曾游历,撰文赋诗赞颂,民间朝拜更是趋之若鹜,许愿还愿,敬香叩头,世代相传,即使文革中大庙被毁,明令禁止烧香拜佛,山上山下依然到处青烟缭绕,人们偷偷望山叩拜如昔,许愿无声响,还愿紫烟生。文人骚客更是醉情与鸣凤山的山丹水艳,古今有40多人吟诗作赋、题字留墨,唐朝诗人一代名相张九龄《岁初巡属县登高安(远安唐时古称)南楼言怀》;南北朝诗人、曾做过临沮(远安最早的古称)伯的“梦笔生花”的江淹在此《望荆山》抒怀,才气横溢,江郎才未尽;被誉为中国休闲旅游鼻祖的明朝散文大家“公安派”领袖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之一的袁中道,以“独抒性灵”的文风抒写《游鸣凤山记》,形容鸣凤山其山势“如凤之将啸”;清朝诗人熊汝钰《烟霞洞餐霞》一句“云中烟景可疗饥,领取丹霞一味肥”意为鸣凤山秀色可餐,丹霞美景是其最美的一道“菜”!此诗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首次用“丹霞”来形容这个地貌特征,比现代地理学家冯景兰先生正式用丹霞命名,早了100多年。

  

  鸣凤山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多彩,有烟霞洞、刑部苏爷爷遗靴处、多子岩、云霞洞、八卦台、永圣宫、濂溪小岛、头天门、文昌祠、二天门、龟蛇二将、鸣凤湖,鸣凤峡,鸣凤道观金顶等50余处。其中丹霞地貌中又有其独特之处——“红砂岩”有别于南方“砂砾岩”(砂中夹有石砾)色若丹霞,状若织锦。

  

  鸣凤山,远古走来的一座灵山,荆楚景仰,今逢盛世,有国泰民安之祥瑞,鸣凤山的灵秀定能享誉华夏。


鸣凤山团建

  

  特色景点

  

  金顶

  

  鸣凤山之所以能成为一大胜景,不仅在于它的风光秀丽和地势险峻,更在于它的道教文化积淀深厚。鸣凤山道观属于“全真道”,同武当山为一脉,是武当山的子孙观。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开山,三月三日封山。开山后,每天都有香客朝拜,尤其是在开山封山之日,香客云集,登山之人如蚁,构成了鸣凤山的一股热闹非凡的朝山热,一道道气横生的风景线。在紫皇宝殿玉皇大帝和真武大帝的巨大塑像下面,比肩继踵的香客们顶礼膜拜,虔诚至极;在其他各殿的神像前,香火也常年不断。香客们大多来自荆州、沙市和当阳等地,也有从江西、湖南和本省武汉等地远道而来的。

  

  鸣凤山道观是依山凿岩而建成的,到清朝咸丰年间,建筑面积渐渐扩大到5000平方米了。大观共3层,高十余丈,分正宫、东大宫和西大宫。正宫为紫皇宝殿,高高耸立于鸣凤山之巅,正门的门楣上有“紫气东来”四个金光大字,它告诉我们道教发源于东方,是中国的国教;正门两旁对联为:

  

  “遥望金阙朝圣驾,

  

  投诚玉座答天恩。”

  

  宝殿内供奉着玉皇大帝、真武大帝的巨尊塑像,四周站着800灵官,堪称是祖师爷的800御林军。大家看这四根柱子,直径都是50厘米,并且都是选用上好的楠木做成,柱子表面用紫铜金水包裹,柱子上各攀缘着两条金龙,前面柱子上的两条金龙头朝上扬,后面两条金龙头向下伸,呈“上天入地”之势。再看这一面法鼓,原先本是一面麻鼓,远安有句俗语:“天下击鼓擂牛皮,独有鸣凤打麻鼓”,

  

  意思是说,一般寺院的鼓面都是用牛的皮革做成的,唯有鸣凤山道观的鼓是用麻和生漆做成的,表明道家重自然,讲慈善,不杀生。这面麻鼓直径2米,中间绘有入卦图,这面鼓的声音洪亮、深沉,方圆十多里都能听见。但这是震山鼓,这鼓是不能随便敲的,只有香客云集,道观有重大法事活动时才敲响的。四周的百姓听见鼓声,便主动送来柴米油盐等生活物资招待香客。

  

  紫皇宝殿的殿顶之上,原先覆盖的是全国各地香客捐赠的两千多块铜瓦,铜瓦上刻有捐赠香客的姓名,殿顶飞檐翘角凌空欲飞,其上吊有铃铛,在晨风的吹拂下,可发出清脆的响声;在阳光的照射下,那些金属装饰闪出道道金光。可惜,这古色古香、金碧辉煌的金顶,在文革时期变成了残壁断垣、堆堆瓦砾。

  

  东大宫为元鹤楼,殿上供奉着雷公菩萨;西大宫为长春楼,殿上供奉着观音菩萨。在三大殿的下面,还有父母殿和王爷殿,供奉着真武祖师的父母和舅舅王善。

  

  特别值得一提的还有龙头香,它位于山顶西头的绝壁上。传说,心诚向善者去那里上香不会出事,若心不正者去上香,就会掉下悬崖,粉身碎骨。据乡人讲,他们知道曾有恶人丧生龙头香下。

  

  香客到达观顶的第一件事,必定先上龙头香,以祈求神灵保佑自已及家人平安,并有“龙头许愿,龙尾还愿”的说法。大家远道而来,可以为自己烧香许愿,也可以替家人祈福,若是灵验,您一定会再来还愿罗!

  

  站在鸣凤山顶鸟瞰四周,啊,层峦叠翠,千岩紫光,白云悠闲,林海苍茫,画眉欢叫,银鹤翱翔,沮水粼粼,田园菲芳,好一派自然的山光水色!在这自然的生态境遇中,难道您不是心旷神怡、在陶然欣享吗!道家在此,便能“以观其形,而悟其神”!古往今来,达官贵人,文人墨客,多到鸣凤仙山游览,一是因为丹霞山水引人入胜;二是因为道教文化博大精深,哲理雄辩。

  

  虹桥

  

  虹桥又名飞升桥,古时这里河水很深,两头是悬崖,地势很险,无法搭建木桥,人们是无法在这里过河的。传说在鸣凤山修行得道的教徒,和来鸣凤山巡游的仙人,只要站在鸣凤河东头的紫石崖壁头,天上就会现出一道由东向西进入天宫的彩虹,化为飞升登天的七色虹桥,把得道的信徒和巡游的仙人接入天宫,使修行得道者入仙人之列。

  

  聚仙桥

  

  晋朝道教术数大师郭璞,精通阴阳卜筮,是西晋和东晋交替时期的文学家、训诂学家、游仙诗的祖师和中国风水学的鼻祖。西晋末,郭璞预测凶奴人刘渊将要谋反,北边要大乱,便迁往南边,后来,果出此事。公元317年。元帝南渡,他被元帝任用为荆州府古临沮县(今远安县)县令,驻罗汉峪口黄家台子。临沮是个地僻人稀的治邑,无所为治。因他治学专志,酷爱治学风水,久便移居夷陵,悉心考察夷陵山川地势,为培夷陵地脉,指导当地建有天然塔。后来,调往元帝身边,做了元帝的著作佐郎,后任尚书郎。不久,去职往荆州考察古城,为大将军王敦招为蒂僚,做了王敦的记室参军。因王敦欲谋反,要郭璞预测,璞大胆揭露他的逆行阴谋,在荆州被王敦杀害,时年49岁。他飞升后入了仙境,因鸣凤山原来是他的治区,这山上有他的仙洞。“梦笔生花”这个典故大家知道吗?是这样的:比他晚百年的江淹来当临沮伯后,因才气大,文彩出众,人们赞他“梦笔生花”,他就沾沾自喜,显出一些娇骄之气,把很多贤能的人不放在眼里。-日夜里,江淹梦中见一道人来会他,说有一支笔借给江淹多年了,请江淹归还。江淹在怀中摸出一支笔,给郭璞了。郭璞在梦里收走了江淹的生花之笔,才使“江郎才尽"。这个成语故事在荆楚地区流传甚广。后来在武当山修行的吕洞宾、张守清、张三丰常仙游荆山沮水,当他们听到鸣凤山上有真武显灵,天下太平”的鸾凤声时,便来这座桥上相会相聚,同上山顶。因之,这桥名聚仙桥。

  

  八卦坛

  

  先天八卦是伏羲演绎的八卦,与后天八卦的组合排列不同。这个台高1米,直径60米,按照《易卜之辞》论说所建。其辞曰:“易为元极,元极生太极,太极分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演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主大业”。两仪即是指阴阳两仪,四象则为老阴、老阳、少阴、少阳。而八卦为乾、坤、震、巽、坎、离、艮、兑。道家朴素的基本辩证思想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发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周易》关于太极八卦的理论:“易——元极——太极——两仪——两极——四象——八卦——六十四卦——万物”,这些表像就是道家辩证思想的基本体现。这个太极八卦图就是按《周易》中的太极八卦图的精义所建,中圈为阴阳两仪,外圈为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象征着道家的阴阳相和,万物滋生的道理。有趣的是,站在八卦平台中心喊叫,能在山谷中产生回音。道人说,如果听清了回声,便可增寿。而离中心位置去说笑,哪怕只一步之遥,便不会有这种效果。

  

  鸣凤山大圆门

  

  映入眼帘的便是鸣凤山风景区的大圆门,“鸣凤山”三个字是中国前道教协会会长——玉溪道人闵智亭,在1999年初夏游览鸣凤山时留下的墨宝,其书法透出仙风道骨,极具大师风范。从风景区大圆门透视,背景是一峰高耸的紫石山,千年的鸣凤道观巍然屹立在那古铜色的山峰上,势出天半,道气横生,显现出它莫测的神秘和巍峨壮丽的气质。

  

  鸣凤

  

  再往前,是一条长约2公里的山水长廊,长廊的起首是一座拦河大坝,在大坝右岸的红砂岩上,有两个5米见方的红色大字——“鸣凤”,是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当代著名作家王蒙先生,于1996年春天游览鸣凤山之后留下的手迹。顺着王蒙先生的题字往右下方看去,那里有一方小型石刻,上面有四个字:尘寰蓬岛。意思是说,这座丹霞山就象一座蓬莱仙岛一样屹立在我们面前,同王蒙先生的“鸣凤”两个大字相映生辉,别有情趣。

  

  水月观音

  

  明心潭中央的小岛之巅,立有一座汉白玉雕塑的巨型观音菩萨莲台坐像,这是一座水月观音,名曰普陀西渡。雕像高五米,为航天科工九院江河化工厂于2007年10月23日敬献的。观音菩萨传入中国后,依据观音菩萨随意显化这一特点,在我国定型流传的有三十三种观音,这是三十三种中的水月观音,属第十二种,法像现身于月色水光中。

  

  龟蛇二将

  

  前面这道门是二天门。头天门有灵官爷把守,这二天门该是哪些神将把守呢?各位随我往上走,请看这龟蛇盘形石,龟蛇二将正相互缠绕,在这里玩耍嘻乐呢!传说这龟蛇二将是真武大帝的腑脏,也就是说这是他的肚子和肠子变化而成的。真武大帝当年修行时,除了一心想修成正果的意念外,别无所思,废寝废食,不食五谷,饿得他的肚子和肠子直闹腾,闹得真武大帝心烦了,便将它们掏出来扔在脚下。后来真武大帝成仙后,这肠子和肚子沾了灵气,变成龟蛇二将,就成为二天门的把门将了。龟蛇是有灵性的动物,请大家停下来,把它用手摸一摸,“摸一摸,好运多;吻一吻,长学问;看一看,赚几万;作个揖,要发迹;把礼敬,仕途顺。”这样,您就可以把它们的灵气带回去,你从业有门路,创业得好运,做官仕途会顺,经商财运更旺,求学学问有成。

  

  鸾凤常鸣

  

  “鸾凤常鸣”题于明朝万历四十二年,落款为“邑人简而可”。简而可,本县人,1588年举人,字敬所,卜居洋坪。历任密县教谕、翰林孔目、历部郎、浔州知府。居职清介,以事被谪,改知安宁州迁府丞,补姚安知府,复忤权贵,罢归。1634年李自成部进攻远安,欲练兵堵剿未果,被俘,愤骂被害,时年74岁。乾隆42年,皇帝赐谥节愍。传说,鸾为雌,凤为雄,真武大帝在武当山得道升天时,前有九鸾,后有八凤,五龙捧送升天,象征道家阴阳合一,万物滋生。

  

  观音帽

  

  戴了观音帽,有病治病,无病防病

  

  相传,这附近的飞禽走兽沾了鸣凤山的灵气,生命力无比强大,有的到处闯祸,为所欲为,特别其中的一只老虎,依仗自已修行多年,已修炼有成,就胡作非为,时常危害老百姓。虽然也有年轻力壮的小伙子群力斗它,却奈何不得,于是,人们便求助观音菩萨来降它。谁料这只老虎有眼无珠,敢与观音菩萨斗起法来。一时,天昏地暗,飞沙走石,观音菩萨的帽子就被它使法刮起的大风吹落。最后,观音菩萨降服了它,并用净瓶里的仙水点化了它。观音菩萨并将这帽子便留在此处,以警示老虎,这帽留在这里不知多少年了。还有另一个传说,如果有人头痛不止,久治不愈,来鸣凤仙山,戴上观音帽(即把头放到石穴中去),即刻见效,他就不再头痛了。后来,这个地方被人们越传越神,说是戴了观音帽,有病治病,无病防病。这样,不少人不远千里来这里戴音帽了。朋友们,你们不妨试试。

  

  也许大家会觉得奇怪,观音菩萨的帽子怎么会落在这里呢?这个观音帽还留下了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这附近的飞禽走兽沾了鸣凤山的灵气,生命力无比强大,有的到处闯祸,为所欲为,特别其中的一只老虎,依仗自已修行多年,已修炼有成,就胡作非为,时常危害老百姓。虽然也有年轻力壮的小伙子群力斗它,却奈何不得,于是,人们便求助观音菩萨来降它。谁料这只老虎有眼无珠,敢与观音菩萨斗起法来。一时,天昏地暗,飞沙走石,观音菩萨的帽子就被它使法刮起的大风吹落。最后,观音菩萨降服了它,并用净瓶里的仙水点化了它。观音菩萨并将这帽子便留在此处,以警示老虎,这帽留在这里不知多少年了。还有另一个传说,如果有人头痛不止,久治不愈,来鸣凤仙山,戴上观音帽(即把头放到石穴中去),即刻见效,他就不再头痛了。后来,这个地方被人们越传越神,说是戴了观音帽,有病治病,无病防病。这样,不少人不远千里来这里戴音帽了。

  

  刑部苏爷爷遗靴处

  

  “仙人遗鞋处”不仅有民间道徒来访,还有朝廷命官来拜。请看,山壁上这只朝靴,碑上记载着它的来历。明朝万历年间,有位刑部苏大人虽仕途很顺,妻妾成群,年过半百却无一子。他巡游湖广,来到夷陵(今宜昌),偶遇一知已,谈起了家事,因无子,不免伤感。这位知己告诉他,鸣凤山上有一“多子岩”,求子甚灵。据说那里是古时的“仙人遗鞋处”,很有灵气。苏大人闻言特意前往,不料恰遇河水上涨,苏大人为显诚心,便打马下轿,淌水过河,徒步山路。由于心急,路又滑,一不小心他摔了一跤,左靴从脚上掉了下来。苏大人认为兆头不好,万分失落,随从人员个个不敢吱声。就在这时,有个家奴灵机一动,斗胆地说:“老爷,靴子就是鞋子,‘鞋’子不就是‘孩’子吗,‘鞋’和‘孩’同音(地方音“鞋”“孩”谐音)啊!老爷掉的是左边的靴,男左女右,观音娘娘显灵,‘掉靴子就是生孩子’啊,老爷要得贵子了”。说完,把靴子给老爷穿上。苏大人听完这话,转忧为喜,赶紧到观音殿烧香许愿,到多子岩投石。一年后,苏大人果得贵子。认为孩子是观音菩萨赐予的,就亲自来还愿,捐赠观音殿珠宝无数。从此,观音殿的香火越来越旺了。请看,这石刻的工艺并不精湛,为什么会流传后世呢?原来这就是苏大人为纪念那次不同寻常的出游,一时兴起,信手刻划出来的。

  

  多子岩

  

  这就是鸣凤山著名的景点多子岩。多子岩又名打子岩,在这里投石(子)求子,能讨到吉兆。若把石子投进了穴岩,就会来年添丁。这种信仰,实际上是原始的人类性崇拜。莫小看它,据记载,来这地方求子的有江汉平原及河南、江西、湖南、安微、四川、浙江、福建,广东等20多个省的人,上自朝廷显贵,下至民间百姓,都信奉这里的送子娘娘,至今香火仍很旺盛。

  

  濂溪小岛

  

  大家请看明心潭中那方巨石,原是鸣凤河里破水而出、分水而立的小岛,是古时有名的濂溪小岛,又称莲花岛,它是鸣凤山头天门外的一个园林小品。虽然很小,却令人玩味不尽。《远安咸丰县志》载:“安邑侯可愿,见山侧水中有奇石,三层凿池,其上栽莲甚盛,名曰濂溪小岛。”清顺治知县安可愿是一位清廉的官,他崇拜宋儒周敦颐,受周敦颐的《爱莲说》熏陶深,在这地方联想到莲和濂溪来,便写了《濂溪小岛》古风诗二十一行,其中有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

  

  爱莲唯有周濂溪,俯视百花总眼低。

  

  先生爱莲实自爱,我爱先生恨不逮。

  

  安县令崇拜宋儒周公的高洁品格,也反映出他自己的高尚品质,真是“文如其人”。由此可见,古人们欣赏这幽静雅致的自然环境,是为了彰显自己净洁不染的品行。

相关推荐